輸出功率和工作頻率是發射管的基本技術指標。廣播、通信和工業設備的發射管,工作頻率一般在30兆赫以下,輸出功率在1919年為2千瓦以下,1930年達300千瓦,70年代初已超過1000千瓦,效率高達80%以上。發射管工作頻率提高時,輸出功率和效率都會降低,因此1936年**實用的脈沖雷達工作頻率僅28兆赫,80年代則已達 400兆赫以上。40年代電視發射管的工作頻率為數十兆赫,而80年代初,優良的電視發射管可在1000兆赫下工作,輸出功率達20千瓦,效率為40%。平面電極結構的小功率發射三極管可在更高的頻率下工作。
發射管陽極直流輸入功率轉化為高頻輸出功率的部分約為75%,其余25%成為陽極熱損耗,因此對發射管的陽極必須進行冷卻。中小功率發射管的陽極采取自然冷卻方式,用鎳、鉬或石墨等材料制造,裝在管殼之內,工作溫度可達 600℃。大功率發射管的陽極都用銅制成,并作為真空密封管殼的一部分,采用各種強制冷卻方式。各種冷卻方式下每平方厘米陽極內表面的散熱能力為:水冷100瓦;風冷30瓦;蒸發冷卻250瓦;超蒸發冷卻1000瓦以上,80年代已制成陽極損耗功率為1250千瓦的超蒸發冷卻發射管。發射管也常以冷卻方式命名,如風冷發射管、水冷發射管和蒸發冷卻發射管。
發射管壽命取決于陰極發射電子的能力。大功率發射管壽命**記錄可達8萬小時。QQ: 2922306346